找到相关内容99篇,用时1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陈鹏释译:唯识四论(4)

    )。]通三性。  五识界地[注释:界地:众生世界的不同层次,有三界九地。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九地是:欲界一地称五趣杂居地;色界四地即四禅,包括离生喜乐地、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坚固,其用锐利,可摧毁一切烦恼,故以能破碎诸物之金刚比喻之。此乃三乘学人之末后心,亦即小乘声闻或大乘菩萨于修行即将完成之阶段,欲断除最后烦恼所起之起此可断除极微细之烦恼而各得其极果,于声闻之最高...

    陈鹏释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5450004.html
  • 禅宗与佛学(1)

    ,不一而足,综合其修证工夫程序的分类,不外四禅八,又称为九次第;四禅包括四,统名为四禅八,加上得阿罗汉极果的灭尽,更名为九次第。   初禅,心一境性、喜乐:所谓心一境性,就是指从某一种...要谈中西文化的融会贯通,虽然时移势易,加上现代科学工具的发达,但无论如何,也不是在短时期内,或一个世纪中便可望其成就的,所以我们在这一时期的知识青年,对于当前中国文化的趋势,与自身所负国家民族历史...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550300.html
  • 真言教义汇集 (下)

    虽善而应离。如大水澄静,波荡亦无见。譬如人大极安慰睡眠时,若有呼吸声,其心大恼乱;摄心入禅时,以觉观为恼。是故除觉观,得入一识处,内心清静故,喜乐,得入此二禅。   《禅法要解》说: 以觉观灭...殊胜。随的内在喜乐,使行者在三九地的阶梯,晋升到「喜乐地」。   关于二禅诸天的心路历程,《首楞严经》有比较详明的记载:  阿难,其次梵天统摄梵人,圆满梵行,澄心不动,寂湛生光,如是一类,...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350406.html
  • 基督教的静观与佛教的禅定

    ,又称为九次弟的境界划分。以下对九次弟的阐释是参考自台湾著名禅学作者南怀瑾先生和另一位法国学者的研究心得。9)   所谓四禅,就是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初禅,心一境性、喜乐:所谓心一境性... 基督教和佛教的信仰非常不同;基督徒相信天堂、永生;佛教徒相信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圣经》明说,起初神创造天地;但释迦教导十二因缘。释迦认为,宇宙万有生命的现象,都是因缘集合而,其中并无一个全能者...

    谭沛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2651043.html
  • 佛光教科书:《佛光学》(1)

    居之九地:欲界:五趣杂居地;色界:离生喜乐地、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因这九处地为有漏业因之果报,故称九有。   八难,是指八...,列举本生、本事说明,甚至不厌其烦的“三转法轮”,乃至用种种譬喻,以及长行的散文、重颂的诗词等方式传教,并且鼓励流通四句偈,赞扬、受持、读诵、书写、供养等十法行的功德,凡此都是为了摄受众。现代有作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5651954.html
  • 释迦时代之外道

    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谓入初禅即是解脱,或谓灭觉灭观内喜一心无觉无观喜乐谓入二禅即是解脱,除念舍喜住乐护念一身自知身乐谓入三禅即是解脱,或乐灭苦灭先除忧苦不苦不乐护念清净谓入四禅即是解脱。(上...,遮盖正见者名见盖,凡苦乐者曰受业,凡遮蔽正信者曰痴。业又有四种,曰寿业(寿短长)、曰名业(定名相)、曰种业(种姓国籍等)、曰遮业(命之性力)。复依业类分命为六:金黄、莲红、黑、白、青、灰是也...

    汤用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1154788.html
  • 四阿含经之研究(1)

    成就游,是谓我尔时获第一增上心”。次则为“觉观已息,内靖一心,无觉无观,喜乐”,“游于二禅,得第二增上心”。再次则为“离于喜欲,舍无求游,正念正智,而身觉乐。谓圣所说,圣所舍,念乐住空”,“游于三禅...、“离”的:“云何识如实知?谓六识、六识身、眼识身、耳鼻舌身、意识身。如是识‘身’如实。云何识“集”?谓各色集。如是识集如实知。云何识味?如实知识因缘喜乐,是名‘识味’。云何‘识患’?如实知若识无常...

    程文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0855312.html
  • 论述唯识学三能变思想(2)

    慧心所相应。别境心所及慧心所在第三了别境能变中有详细的说明,在此略过。  5、思量能变的界系分别及起灭分位  界地是三界九地,即欲界的五趣杂居地,色界的离生喜乐地、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是起灭,实际的意义是断灭;不过如但说断灭位,起位就不得而知了。因此这是说明伏断的位次。《唯识三十颂》说:  阿罗汉、灭、出世道无有。[124]  末那识伏断的位次有三位,即阿罗汉位、灭定位、出世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5155698.html
  • 《阿含经》之禅定──以佛陀成道的禅定为脉络

    一)寻伺止息 117  (二)内净有信心的味道 118  (三)喜乐 120  (四)圣默然 121  三、第三禅 122  (一)依离于喜 122  (二)舍心住 123  (三)正念、正知 ...---------------------------------------------------------------  【中文关键词】佛陀|阿含经|禅定|四禅|四无色|出入息念|解脱|涅盘...

    罗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44155728.html
  • 禅宗的心灵之道

      作为心灵的修炼,佛教采用了一系列的禅法。小乘佛教一般将禅定划分为四禅八的修行层次。四禅分别是:离生喜乐喜乐、离喜妙乐和舍念清净。八除了四禅的四色界定之外,还包括四无色界定。它分别是:空...。 慧能将禅定解释为心地法门:“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9]”。因为它是心灵本性的呈现,所以它不是有相的,而是无相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无灭,是如来清净禅。诸法空寂,是如来清净坐”[10]。...

    彭富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32158711.html